鋁合金錠及金屬型回爐料可以不經吹砂處理
為了加速熔煉過程,應先加入中等塊度、熔點較低的回爐料及鋁硅中間合金,以便于坩堝底胚盡快形成熔池,然后再加塊度較大的回爐料及純鋁錠,使得其能夠徐徐浸入逐漸擴大的熔池,快速熔化。爐料主要部分熔化后,再加熔點較高、數(shù)量不多的中間合金,升溫、攪拌以加速熔化。最后降溫,壓入易氧化的合金元素,以減少損失。為了減少鋁熔體的氧化、吸氣與鐵的溶解,應盡量縮短鋁熔體在爐內的停留時間,快速熔煉。自熔化開始至澆注完畢,砂型鑄造應不超過4小時,金屬型鑄造應不超過6小時,壓鑄應不超過8小時。爐料使用前應經吹砂處理,以去除表面銹蝕、油脂等污物。放置時間不長的、表面較干凈的鋁合金錠及金屬型回爐料可以不經吹砂處理,但是應消除混在爐料內的鐵質過濾網及鑲嵌件等,所有爐料在入爐前均應預熱,以去除表面附著的水分,縮短熔煉時間應3小時以上。
熔煉溫度過低,不利于合金元素的溶解及氣體、夾雜物的排出,增加形成偏析、冷隔、欠鑄的傾向,冒口熱量不足將會導致鑄件得不到合理的補縮,有資料表明,所有鋁合金的熔煉溫度至少要達到705度并且應進行攪拌。熔煉溫度過高,不僅僅是浪費能源,更嚴重的是溫度愈高,吸氫愈多,晶粒亦愈粗大,鋁氧化愈嚴重,一些合金元素的燒損也愈嚴重,從而導致合金的機械性能下降,鑄造性能與機械加工性能惡化,變質處理的效果削弱,鑄件氣密性降低。生產實踐證明,將合金液快速升溫至較高的溫度,進行合理攪拌,以促進所有合金元素的溶解(特別是難熔金屬元素),扒除浮渣后降至澆注溫度,這樣,偏析的程度小,熔解的氫少,有利于獲得均勻致密、機械性能高的合金。由于鋁熔體的溫度是難以用肉眼來判斷的,不論使用何種類型的熔化爐,都應用測溫儀表控制溫度。測溫儀表應定期校核與維修。熱電偶套管應周期地采用金屬刷清理干凈,涂以防護性涂料,以保證測溫結果的準確性及延長使用壽命。